Join Us

2RedBeans // 在美华人婚嫁交友. Chinese Singles in America. // Join us now at www.2RedBeans.com

Friday, March 7, 2014

25对单身男女流落孤岛,会发生什么?

假设一架飞机上载有25名单身男性和25名单身女性,因故障迫降到了一个孤岛上,他们从此与外界失去联系,永远也无法离开这个孤岛,但岛上的条件完全可以生存。这25名男性和25名女性找对象的问题好解决吗?

孤岛逻辑:

估计很多人会说容易,答案也正是如此。因为研究发现,当选择变少时,人们更容易珍惜每个选择机会。

心理学家们给单身的男女们每人发一张可供他们选择的约会对象名单,并让他们从中选择出自己满意的对象。发给A组的名单上有4个人,发给B组的有20人,等到他们约会结束后,心理学家们发现从4人名单中选出约会对象的A组,对约会对象的满意度比B组更高。

选项多了人们更不容易珍惜,也更不知道怎么选,这也许就是当今都市里单身大龄男女多的原因之一。因为都市化进程使几百万上千万的人集中在一个城市,仿佛人们可以选择的对象资源是无穷的。借助互联网,这一切变得好像是可行的,国内三大婚恋交友网站,几乎每家都会着重宣传自己有几千万会员。

资源无限 VS 身在孤岛:

无穷的资源可以运用,人们当然可以慢慢选,慢慢挑。但人们真的是有无穷的资源可以选吗?

不,没有,人们不但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选。而且,人人都在孤岛上,选择的余地都和孤岛上的25名男性或25名女性差不了太多,只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虽然都市里有几千万人,交友网站上有几千万人,一个当前正值找对象期间的人可以相亲见到的人会能有多少?

我们假设一个人一生从出生到死亡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干,专门用来相亲来计算,也不是无穷的。按平均寿命75岁来算,总共是27375天,每天见一个,可以相亲的对象是27375个人。

这当然不现实,即便人一出生就可以定娃娃亲,人们也不会一辈子什么都不干,每天都在相亲。人们相亲一般是从觉得自己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时才开始的,按25岁开始,相亲到35岁,每周相亲一个人,10年520人。

这还只算了相亲,不包括相亲后再几面,有些交往几个月的。假设每个相亲对象平均见2次才决定要不要继续发展?260人。如果是见3次,173人。

假设遇到喜欢的会交往试试,了解上几个月,按照3个月一个算,也只能了解40个人。如果有某一、两位谈的时间长些,比如一、两年,最后算下来,可以了解一下的人也只能是20多个。

与孤岛上的人,有什么区别吗?何况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对相亲也没有这么积极。实际情况是,接受过我调查的几万人中,只有1位到目前为止相亲人数超过100人,其他人平均值也就20多人。

我们不是在孤岛上吗?

我们在孤岛上,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在一个信息孤岛上,能够和你发生交互的人是有限的。

既然我们都在孤岛上,我们找对象是不是应该会变得容易些呢?
如果你按照孤岛上人们的找对象的方法,当然会容易,如果你按照下面的模式,当然很难:

FBI抓罪犯 VS 招聘:

这是很多人找对象的模式,心中有一个理想的爱人形象,在所有人中筛选,符合了停下来,看对方是不是也喜欢自己,是了交往,不是了继续单着。

问题是这个理想爱人的形象是一个大众的形象,还是极其罕见呢?如果你要求对方的学历,即便要求是博士,也不罕见;如果你要求对方的收入,即便要求年薪百万,也不罕见,如果你要求对方的长相,即便要求长得像明星,也不罕见。

关键是既要学历又要收入又要长相又要工作又要性格,甚至还有人要六块腹肌等等,加起来,已经罕见了。这还不够,你还要一个更罕见的条件---感觉!这个人就成为了极少数了。

在几千万或几百万人里找到这个人,这是找对象吗?这不是FBI在排查连环杀手吗?

而孤岛上找对象的方法,不是设置一个个条件去排查,而是在现有资源里择偶录取。这有点象招聘,设置好基本条件之后,在前来应聘的人中,谁的条件最优录取谁。

即便是国务院在几万人里招考,也是一个原则,择偶录取,只招一个,录取第一名。招两个,录取前两名。而不是设置一个标准,看谁符合?没人符合就都不要。

也许,容易找对象和不容易找对象的人,区别就在这里,一个像FBI在抓逃犯,一个像招聘。一个依据“理想原则”,符合了才要。一个依据“现实原则”,择偶录取。

By Yongjiu Zhao


       关注两颗红豆的wechat官方帐号,第一时间阅读有趣内容,接收单身活动通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